国产精品视频色拍拍,性生生活20分钟免费,大地资源二中文第二页免费看,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SERVICE PHONE

18302564812
新聞資訊NEWS CENTER你的位置: 米樂M6 > 新聞資訊
克格勃是怎么消失的?

發(fā)布時間:2025-04-27 10:15:44  點擊量:

  克格勃是怎么消失的?2010年6月的一個下午,紐約局的警員們接待了一位奇怪的訪客,這是一位自稱叫安娜·查普曼的美女,她是來報案的。

  安娜將一本做工粗糙的假美國護照遞給警員,然后表示有個人要求自己把這本護照交給俄羅斯人,我想這可能跟間諜活動有關,故此特來警局報案。

  一聽說是跟間諜有關的案子,們嚇得不輕,馬上表示我這就幫你聯(lián)系FBI,然而當警局向FBI講完案情后,對面接電話的調查局探員卻暴怒的喊了一聲“FXXK!這娘們怎么突然變聰明了!”

  通報案情的紐約一臉懵逼,只記得對面要求自己先穩(wěn)住報案人。而不知道的是,伴隨著這個電話,此時的FBI已經炸鍋了,探員們的怒罵此起彼伏——“那女人跑局去啦!她是咋變聰明的?”

  “那對倒是沒啥人懷疑,只是繼續(xù)用情報網絡傳遞商業(yè)信息而已。另外,德國那邊有消息過來,我們在的線人亞歷山大·波捷耶夫前幾天出逃了,如果再不收網的話就來不及了。不過梅德韋杰夫剛訪問結束,要是現(xiàn)在行動,會不會搞出外交事故?”

  匯總了這些讓人無比心累的信息后,一位FBI高層癱坐在了辦公椅上,他生無可戀的下達了命令:“毀滅吧,收網!把這群俄羅斯佬全給老子抓起來!”

  在晚年,米哈伊爾·瓦森科夫經常會做一個夢,夢中有個學者樣貌的男人問他:“接受了這個任務你就要終生在海外飄零,也許永遠都無法回到祖國,你確定自愿做出這種犧牲嗎?”

  在夢里,瓦森科夫有很多話想說,但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無法用俄語把這些話表達出來,他只記得自己當年清晰而堅定的回答:“我可以做到!克留奇科夫同志!”(克留奇科夫,時任克格勃第一總局局長,蘇聯(lián)最后一任克格勃主席)

  1942年,米哈伊爾·阿納托利耶維奇·瓦森科夫出生于蘇聯(lián)莫斯科州的一個工人家庭,由于資料太少,我們無法了解瓦森科夫的童年,只知道這孩子從小就是秦始皇跳樓——一贏到底啊。

  在對瓦森科夫有限的記錄里,各種證據都表明這孩子是運動天賦很出奇,文化成績考第一,練啥會啥學的快,直通捷爾任斯基。由于過于優(yōu)秀,1965年,二十三歲的瓦森科夫被克格勃挑中,保送捷爾任斯基高等學校學習外語,三年以后,瓦森科夫就精通了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被指定分配給了一個傳奇老太太——阿非利卡·加維蘭。

  阿非利卡.加維蘭,克格勃內德高望重的老大姐。作為一名西班牙人,加維蘭的一生是參加起義當,血戰(zhàn)多年見識廣,既當戰(zhàn)士上前線,也當特工來潛藏。大清洗中干托派,千里追殺索命債,衛(wèi)國戰(zhàn)爭服兵役,空降敵后顯氣概。戰(zhàn)后加入克格勃,干涉拉美整狠活,既能扶持格瓦拉,也能指點阿連德?;谝陨系穆臍v,哪怕在高手如云的克格勃內部,加維蘭也是最有威望的資深特工,如我們講過的喬治布萊克、科倫莫洛迪之類的傳奇特工,在加維蘭面前都得恭恭敬敬的叫聲大姐。

  1967年之后,作為克格勃在拉美西語區(qū)的總負責人,加維蘭被召回國內,負責克格勃的新人培訓。在加維蘭手下,瓦森科夫足足接受了七年的指導。1975年,瓦森科夫正式加入克格勃第一總局,入職當天,局長克留奇科夫將他召進了自己的辦公室,面對這位資深新人,克留奇科夫開門見山:過去十年里,組織培養(yǎng)你的目的只有一個——讓你成為另一個人,你聽說過戈登·朗斯代爾(科倫莫洛迪)吧?你的任務跟他很相似,也是頂替一個真實存在的身份。

  不過,對于你的工作,組織并不會給你明確的任務目標,你將會像蒲公英一樣,被風吹到哪里就在哪里落地生根,在暗中為祖國服務。如果你成功的話,你將終身無法回國,再也無法與親人團聚,現(xiàn)在我可以給你自由選擇的權利,你愿意做出這種犧牲嗎?

  在培訓十年后,當瓦森科夫第一次聽到自己的任務時,他的回答毫不猶豫“我愿意,為了蘇維埃祖國!”

  1976年,“胡安.何塞.拉扎羅”正式飛往了西班牙。這是克格勃精挑細選的身份,1947年,年幼的烏拉圭男孩拉扎羅因肺炎在古巴病逝,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記得他的長相,但克格勃卻掌握了他的身份證明,因此,瓦森科夫成為了世界上的另一個拉扎羅。在西班牙適應了一陣后,瓦森科夫決定將情報突破口選在當時時局混亂的秘魯,當年的秘魯頻繁發(fā)生,正是特工大展身手的好機會。瓦森科夫到達秘魯后發(fā)現(xiàn),當?shù)氐纳鐣⑵毡橄矚g攝影,于是瓦森科夫開始鉆研攝影,很快成為了攝影專家,進而憑借高超的攝影技術成為了秘魯總統(tǒng)的御用攝影師,成功打入秘魯上流社會。由于這層關系,瓦森科夫可以將拉美各國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往蘇聯(lián)。

  其實對于蘇聯(lián)來說,拉美并非他們的戰(zhàn)略重點,其情報也沒有歐洲美國的情報那么重要。因此相比于在歐美的特工,瓦森科夫并不顯眼,但這并不影響瓦森科夫的工作態(tài)度,1983年,經過組織安排,瓦森科夫與另一名克格勃女特工(明面身份是秘魯電視臺記者)維姬·佩萊絲結婚,兩人繼續(xù)在拉美默默潛伏。

  時間來到1985年,克格勃和中情局爆發(fā)了冷戰(zhàn)以來最激烈的對抗,胃潰瘍大神尤爾琴科的叛逃讓兩大陣營人人自危,隨著美國情報網被破壞,克格勃只得從外部增員。瓦森科夫夫婦因此被調往美國去組建情報網。到達美國后,瓦森科夫必須重新適應美國的生活,當發(fā)現(xiàn)美國的權貴們喜歡運動后,四十多歲的瓦森科夫將自己練成了游泳冠軍和跆拳道黑帶,再加上在美國獲得的教師和作家的職業(yè),瓦森科夫又成功擠進了紐約的精英權子,跟大量黨們建立了深厚的交情。

  雖然在交往中,瓦森科夫從不掩飾自己的左翼觀點(他是故意為之),但這絲毫沒有影響美國權貴們對他的信任,對于瓦森科夫在美國的成績,大部分的情報仍未解密,但僅僅公布的一小部分情報就包括美國總統(tǒng)的行程信息,美國戰(zhàn)略防御計劃的真實信息以及中情局的機密文件等等,可見其成績之耀眼。

  在克格勃的內部文件中,他們對瓦森科夫的評價是“瓦森科夫屬于那一代永遠將祖國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的特工,具有克制、堅決、勇敢、謹慎、勤奮、誠實、謙遜、足智多謀、恪守原則等諸多美德,能在陌生國家從頭開始,極快的適應外部環(huán)境,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獨立完成幾乎所有任務。”

  因此,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在1990年1月頒布法令,授予瓦森科夫上校蘇聯(lián)英雄稱號、列寧勛章和金星獎章。一個月后,這個消息才被瓦森科夫獲知,此時,已經潛伏十四年的他甚至對瓦森科夫這個名字都有些陌生了,雖然自認為自己獲得這項榮譽有些過譽了,但瓦森科夫依然非常感激,然而就在他準備再接再厲時,1991年,一條晴天霹靂的消息傳來——蘇聯(lián)解體了!

  如果說對于其他人來說,蘇聯(lián)解體是一場災難的話,那對于瓦森科夫這種海外特工來說,蘇聯(lián)解體不啻于天崩地裂,因為離開祖國時間太長,瓦森科夫并不清楚蘇聯(lián)具體的情況,畢竟他離開時還是蘇聯(lián)的全盛時代。當8月份老領導克留奇科夫發(fā)動那場失敗的時(819事變),瓦森科夫已經意識到祖國出了大問題,但他根本無法相信那個紅色巨人有倒下的一天。

  在得到蘇聯(lián)解體的消息后,瓦森科夫極度震驚,身處美國的他不敢表露太多情緒,茫然的他也不可能收到任何指示,只能遵循克格勃手冊行動——遇有重大意外,則斬斷一切聯(lián)系,停止一切特工活動,先保全自己!

  其實,當瓦森科夫等海外特工不知所措時,克格勃總部同樣一團亂麻。作為蘇聯(lián)的最核心的機構,蘇聯(lián)解體前后的克格勃進行了一場大拆分。比如克格勃一切的武裝力量全部劃歸軍隊,負責政府通訊、保衛(wèi)的部門全部被剝離,主管意識形態(tài)、宗教事務、憲法保護的部門全部被撤銷等等。最終,被拆的七零八落的克格勃成為了新的部門——俄羅斯聯(lián)邦安全局,而原有的負責對外情報的克格勃第一總局則被重組為了俄羅斯對外情報局(以下簡稱外情局)。

  對于克格勃來說,這場拆分和重組雖然說不上是傷筋動骨吧,至少也可以算作眉毛以下截肢。這段混亂的時期里,大量的機密文件流失,無數(shù)的重要人物背叛,不過很幸運的是,瓦森科夫的檔案沒有在重組過程中泄露。時間來到1996年,終于度過混亂期的對外情報局總算想起來,自己該干點正事,搞一搞國外的情報了。

  當翻閱了那些已經落灰的文件后,外情局的高層不得不感慨克格勃的強大,即使經過這樣的滅頂之災,當年的第一總局在美國居然還幸存著這么多臥底,比如瓦森科夫夫婦,也比如他們的后輩——別茲魯科夫夫婦。

  安德烈·奧列格維奇·別茲魯科夫,1960年出生于蘇聯(lián)邊疆地區(qū),作為比瓦森科夫小十八歲的六零后,別茲魯科夫成長于和平年代,相比于六邊形戰(zhàn)士瓦森科夫,別茲魯科夫有明顯的短板,他雖然成績很好,但運動能力卻很差,而且,他之所以加入克格勃,完全是因為愛情。

  1981年,別茲魯科夫愛上了校花埃琳娜·瓦維洛娃,作為教授子女,埃琳娜人美心善成績好,很快吸引了別茲魯科夫,為了獲得女神的青睞,別茲魯科夫在學校里瘋狂表現(xiàn)自己,是參加社團上比賽,社交達人惹人愛,考試第一當狀元,校園演講展風采,看了他的樣子,沸羊羊都得說自己不上進。

  在別茲魯科夫如開屏孔雀般的追求下,瓦維洛娃最終被吸引。但問題是,別茲魯科夫吸引到的不止是瓦維洛娃,還有當時正在校招的克格勃。由于作風惹眼形象高調,這一對小情侶被克格勃一眼相中——你們二人成績好氣質佳,頭腦聰明人人夸,是個人才,跟我們一起干特工吧!

  就這樣,別茲魯科夫夫婦稀里糊涂的被吸納入了克格勃,兩人一起在莫斯科集訓。相比于動輒培訓十年的瓦森科夫時代,此時的克格勃培訓已經粗糙了很多,僅僅兩年后兩人就被決定外派??烁癫o別茲魯科夫安排的假身份是一個加拿大外交官的兒子,雖然這同樣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人,但別茲魯科夫在很多條件上與假身份根本對不上,其履歷上居然有二十二歲念高中這樣的笑話。而妻子埃琳娜的假身份漏洞更大,因為履歷上顯示這是個精通法語的人,可埃琳娜根本不會法語,只得臨時突擊,雖然別茲魯科夫夫婦對這些假身份非常不滿,但組織上表示,淘換個假身份已經不容易了,湊合用吧。

  1983年,倆人正式外派,幾年后在加拿大匯合。但在這段時間里,別茲魯科夫夫婦沒有獲得什么像樣的情報,幾年后蘇聯(lián)的解體,兩人也脫離了克格勃序列,沒有了上級的經費支持后,兩人只得自謀生路。在加拿大,埃琳娜成為了一名地產經紀人,而別茲魯科夫則開始了求學之路,他于1995年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隨后帶著全家前往法國,拿下了國際商務碩士學位。此時,俄羅斯聯(lián)邦對外情報局找了上來,表示對別茲魯科夫夫婦的行為非常欣賞,你們二位在沒有上級指揮的情況下還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來法國搞情報,用心可嘉?。?/p>

  對于情報局的表彰,兩口子非常無語,其實他們單純只是想改行進企業(yè)混口飯吃而已。不過,對于老東家的召喚,兩人還是不敢推辭,接受了對外情報局的任務,前往美國開始搞情報。

  就這樣,到了1999年,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在美國又有了兩個情報小組,一對瓦森科夫夫婦,一對別茲魯科夫夫婦。在經過一堆時間的磨合后,對外情報局發(fā)現(xiàn),這四位臥底的間諜的作用雖然稱不上是舉足輕重吧,至少也可以說是毛用沒有。

  首先,瓦森科夫此時已經年近六十了,蘇聯(lián)解體后,瓦森科夫對葉利欽的恨意遠超美國,答應繼續(xù)工作已屬勉強,而且,作為老派特工,瓦森科夫只相信電臺和摩斯電碼,對情報局的那些新通訊方式完全不理,兩邊交流的非常別扭。而且,作為蘇聯(lián)特工,瓦森科夫收集的情報依然是從國際共運的角度展開的,這對俄羅斯毫無意義。雙方別扭到了2004年,忍無可忍的瓦森科夫決定退休,外情局也只得同意。退休之后,瓦森科夫徹底放飛自我,成為了著名的左翼名人,每天在大學里痛罵美國發(fā)動伊拉克阿富汗戰(zhàn)爭是資本的陰謀等等。

  2000年,別茲魯科夫獲得了哈佛大學管理學碩士,很快成為了一家知名的咨詢企業(yè)的高管,跟眾多國際巨頭建立了合作關系,甚至結識了美國副總統(tǒng)戈爾。別茲魯科夫的妻子埃琳娜則成為了著名的地產經紀人,在行業(yè)內屢獲成功。然而,在商業(yè)以外,別茲魯科夫夫婦卻對收集情報卻毫無興趣,對莫斯科的任務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糊弄,嗨,別提什么情報不情報的了,以后的路你們自己走吧,我打車了。

  不過到了后期,別茲魯科夫夫婦與俄羅斯的通訊頻率開始明顯增多——這倒不是他們想通了,而是他們與俄羅斯能源寡頭建立了合作,利用間諜的機密的通訊通道,他們可以傳遞商業(yè)信息從中謀利。

  面對著這四位水平不低,卻意義不大的特工,對外情報局也無可奈何,沒辦法,老家伙們靠不住,還是讓新人們試一試吧!

  決定另做新號后,對外情報局慶幸自己手里還有牌,2001年,又一對新組合——古里耶夫夫婦登場!

  哪怕在蘇聯(lián)解體前后的巨大混亂期間,克格勃和后來的對外情報局也沒有忘記培養(yǎng)特工的努力。比如在蘇聯(lián)解體之后不久,莉迪亞·古里耶娃和弗拉基米爾·古里耶夫就被送往了美國。

  相比于前兩代特工,古里耶夫夫婦均屬于70一代。他們是在蘇聯(lián)解體后進入美國的,對于此時的對外情報局來說,什么頂替身份是不敢想了,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找個真實身份來頂替。因此,兩人的一切身份證明都是完全偽造的。

  基于這個原因,因為擔心身份暴露,古里耶夫夫婦根本不敢前往紐約華盛頓,只能在新澤西潛伏下來。然而哪怕在新澤西,兩人也是漏洞百出。原因是,由于對外情報局的巨大退步,古里耶夫夫婦壓根就沒接受過像樣的特工培訓,別說瓦森科夫七年的漫長培訓了,哪怕六零后別茲魯科夫夫婦的兩年速成班他們也沒上過,訓練沒學一粒沙,實踐要考撒哈拉。所以,古里耶夫夫婦剛到達新澤西,他們的鄰居很快就開始好奇,為什么兩個身份上的純粹美國人會張口就是“Good Morning, I am from American”的口音?

  而且,口音甚至都不是古里耶夫夫婦最大的問題。在派往美國后,外情局發(fā)現(xiàn),古里耶夫的本質可能不是一個唯薪主義者,他最理想的工作就是不工作,抓緊一切時間享受生活,畢竟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后天哪個先來。在到達美國后,妻子古里耶娃很快成為了一個成功的財務師和交易員,而古里耶夫竟然開始心安理得的吃起了軟飯,連門都懶得出,美國的小米養(yǎng)人啊。

  在搞情報方面,除了基本工資外,對外情報局實行的是獎金制。然而古里耶夫似乎對組織的獎金毫無興趣,面對上級給的任務清單,古里耶夫看都不看,而是創(chuàng)造性的實行了轉包制!

  2004年,他把莫斯科給的30萬美元經費拿出一半,連同自己的加密方式一起交給了自己的間諜同學哈伊爾·庫奇克。

  如果說古里耶夫的躺平是勢在必行的話,那庫奇克的躺平就是實在不行了,作為跟古里耶夫同一期的間諜,庫奇克已經飯到了連混都吃不上了。

  雖然同屬于在美國的七零后間諜,但庫奇克先生似乎很不適應美國的工作節(jié)奏,他在美國先進入電信公司當會計,因長期無法平賬被解雇;后去4S店當過銷售,因長期無法開張被解雇;無奈去電信設備公司當文員,因技術資料做得“比狗屎還臭”又被解雇!一步一個坑的庫奇克最終徹底失業(yè),簡歷比病例還難看,很快就要流落街頭了,因此古大善人才大發(fā)慈悲,把自己的情報任務外包給他。

  當然了,作為一個連丐幫都混不上四袋的loser,指望庫里奇搞到什么阿富汗戰(zhàn)爭情報自然是不可能的,這項外包計劃最終也無果而終,更悲劇的是,作為無業(yè)游民的庫里奇甚至不敢把古里耶夫分給他的錢存進銀行,由于怕國稅局查賬,庫里奇只能把錢埋在地里,實在沒法指望他發(fā)揮啥價值。

  其實不僅窮人庫里奇有財務問題,古里耶夫夫婦同樣受此困擾。由于古里耶夫堅持軟飯硬吃,兩口子因為財務問題發(fā)生過不少矛盾。比如2008年,古里耶夫夫婦在新澤西花了48萬美元買了一所住宅,購房的資金來源既有古里耶夫的情報經費也有古里耶娃的體己,兩人在房本寫誰名上爭執(zhí)不下,最終倆人決定取中,直接在住宅持有者上寫了個“Moscow Center”(莫斯科總部,就是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的俗稱),房子掛在單位名下,這下沒毛病吧?

  當了解了70一代特工在美國的所作所為后,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的領導們只得感嘆一聲,這些殺不死我的還不如殺了我,沒辦法!70后也靠不住,收拾收拾,讓80后上場吧!

  2009年7月,一個褐色頭發(fā)、身材削瘦的精神小伙領著一群中國人漫步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街道上,面對著中國游客,小伙用嫻熟的東北話講解:“內邊兒走到頭就是阿靈頓國家公墓,硫磺島紀念碑、無名烈士墓,其實也沒啥看頭。我是你們的導游米哈伊爾·塞緬科,有啥事找我好使.....”

  是的,這位米哈伊爾.塞緬科,就是對外情報局派往美國的新一代特工。經過數(shù)十年發(fā)展,俄羅斯的間諜終于從培訓十年變成了連假身份證明都不做了,直接實名潛伏,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效率上的進步。

  1984年,塞緬科出生于中俄邊境的阿穆爾州,曾經在哈工大當過交換生,因此塞緬科的東北話說的很好。雖然不知道他什么時候被對外情報局吸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2008年進入了美國,用真實信息弄了個碩士學位,在靠給中國游客做導游為生,當然,他還帶著一本安裝有間諜軟件的筆記本電腦。

  實際上,如果不考慮間接技能的話,塞緬科是個很不錯的小伙,他精通多門語言,為人也毫不消極頹廢,總體上是個健康積極的人,問題是,過于積極了。

  作為一名實名上線的特工,塞緬科從不試圖隱藏自己,成天高調開著一輛奔馳招搖過市,大聲放俄文流行歌曲,跟小女友飚俄語。

  如果僅僅如此也還則罷了,更可怕的是,在美國期間,塞緬科把對外情報局給他的間諜電腦當成了日常工具,經常下載一些不可描述的種子軟件,21世紀初正是電腦病毒橫行的年代,很快就讓間諜軟件和電腦病毒共處一室了。

  除了設備管理不甚嚴謹外,塞緬科還經常記不住間諜軟件的密碼。莫斯科為他配置的間諜軟件需要一段27位的復雜密碼才能打開,而塞緬科根本記不住密碼,因此經常輸錯,所以到了美國還不到一個月后,其間諜軟件就因為多次密碼錯誤而鎖死了。

  軟件鎖死,自己在美國又沒法修,塞緬科只能發(fā)了個EMS國際快遞,把電腦寄回莫斯科莫斯科盧比揚卡大樓(對外情報局所在地)。2010年初,修好的電腦被寄回了美國,這一次塞緬科生怕忘記密碼,所以他弄了個便利貼,寫上密碼,貼在了顯示器左上角。

  1982年,安娜·瓦西里耶夫娜·庫先科出生于蘇聯(lián)哈爾科夫,安娜的父親瓦西里是常年在非洲工作的精銳特工,因此,安娜家境相當不錯。1999年大學畢業(yè)后,安娜開始滿歐洲旅游,2002年,安娜在英國開起了金(洗)融(錢)公司,四年后又在俄羅斯開始了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建了一個房地產網站,還拉了不少風投,此時的安娜已經成為了成功創(chuàng)業(yè)者,似乎跟特工領域完全沾不上邊兒。

  然而,到2009年,安娜的創(chuàng)業(yè)網站就涼了,曾經的大富大貴變成了大負大跪,無奈之下,安娜決定賺點外快,比如,接一些對外情報局的任務。

  2010年2月,安娜移居美國,她高調住在了華爾街附近,同時開始大力宣傳自己的房地產網站,全然忘記自己還做著一份間諜的兼職。

  那怎么可以能呢那不了可了能啊,至遲在2004年,F(xiàn)BI就盯上了這些俄羅斯特工,并為他們專門取了名字——非法人士計劃。在跟進調查的過程中,F(xiàn)BI的心情跌宕起伏,他們完整的經歷了興奮、疑惑、憤怒、無語到崩潰的過程。

  在第一代的瓦森科夫活動時,F(xiàn)BI也曾對他進行過,但長達一年半的都沒有發(fā)現(xiàn)瓦森科夫有任何問題,因此很快被排除了間諜嫌疑。

  到了第二代六零后入境時,F(xiàn)BI又懷疑上了別茲魯科夫夫婦,但是,雖然主觀上嚴重懷疑別茲魯科夫夫婦是間諜,F(xiàn)BI卻抓不到任何實際證據,畢竟別茲魯科夫夫婦依然接受過完整的訓練,哪怕在家也絕不用俄語交談,所以FBI也只能繼續(xù)等待。

  然而,當70后的間諜們入境時,F(xiàn)BI傻了,他們毫不費力的就鎖定了那幾個活寶,古里耶夫夫婦的口音早就引起了別人的懷疑,他們甚至還破解了他們所有的加密通訊方式。

  然而,此時的FBI卻陷入了深深的懷疑,他們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俄羅斯人把這群菜鳥送過來是為了什么?

  鑒于克格勃多年來的威名,F(xiàn)BI絲毫不敢認為這是外情局水平不行,他們在內部進行了激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我們這可是在與克格勃的繼承者對壘,王者服高端局,克格勃不可能出廢棋,俄羅斯人派他們來一定有目的,只不過咱們還沒想到。

  最終,在2005年,經過多輪的頭腦風暴后,F(xiàn)BI的大佬們終于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菜鳥是用來轉移我們視線的棄子!在他們的背后,一定潛藏著真的高手!

  其實,F(xiàn)BI的這個結論并不能說完全錯誤,畢竟瓦森科夫也確實沒有暴露,然而,當八零后這一批間諜到達美國后,F(xiàn)BI徹底傻眼了。

  在發(fā)現(xiàn)80后特工的后,F(xiàn)BI立刻做出了判斷,這群人如此高調,太反常了,更加證明這是障眼法,我們按兵不動,一定要釣出背后的高手!

  就這樣,F(xiàn)BI的特工們開始全天候的監(jiān)視70后和80后特工們,然而,在監(jiān)視過程中,F(xiàn)BI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這幾個人真的是間諜嗎?

  靠著塞緬科那神一樣的密碼便利貼,F(xiàn)BI輕松掌握了整個“非法人士計劃”的通訊方式,但問題是,經過長期監(jiān)視,F(xiàn)BI發(fā)現(xiàn),這些人說的話雖然不少,但就是不傳一點有用的情報??!哪怕自己挖坑設套,用一些情報去他們,這幾個活寶也對情報絲毫沒有興趣,終于,在觀察了整整三年后,F(xiàn)BI完全確定,沒有陰謀,沒有大魚,他們就是單純的菜!

  然而,憤怒的FBI此時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由于這些間諜從來沒有傳遞過情報,雖然FBI確認了他們的身份,可由于沒有竊取到任何情報,就算把他們抓起來,也沒有證據給他們定罪?。?/p>

  思來想去,F(xiàn)BI決定下個直鉤。2010年6月,F(xiàn)BI讓一個線人冒充俄羅斯領事館官員約安娜見面(FBI掌握了他們的通訊方式,用內部通訊聯(lián)系她),按理說這種非常規(guī)的接頭只要是個特工就不會答應,但安娜沒有任何懷疑。在接頭以后,線人將一本假美國護照交給安娜,表示出了個緊急情況,我們一個同僚暴露了,需要盡快轉移,你明天下午2點之前把這本護照交到某某地點。

  安娜毫不猶豫的接下了這個任務,只要她明天去送護照,抓她的證據就有了。同樣的套路,F(xiàn)BI也用在了塞緬科身上,也是一個線人要求他將一份文件送到某某處,塞緬科也毫不猶豫的同意了。這是一份機密文件,只要這份文件被塞緬科送了,F(xiàn)BI就會通過各種手段讓它與“非法人士計劃”中的每個人產生關系(但不包括瓦森科夫),不出意外的話,大約一個月多月后,F(xiàn)BI就能一網打盡了。

  然后,這個故事就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在安娜這邊,她雖然當場答應了線人的要求,但回家之后卻越想越不對,不應該啊,在莫斯科的時候沒人跟我說要做這種任務??!于是,安娜撥通了父親的電話。

  作為一名老特工,安娜的父親立刻察覺到了危險,告訴女兒千萬不要去送護照,而應該去報警,只跟說自己被嚇到了,這樣也許能擺脫危險。

  至于塞緬科那邊,塞緬科確實毫不猶豫的去投遞了文件,但由于他的手段太過粗糙,以至于中途就被公園的流浪漢發(fā)現(xiàn)并報警,由于對手太菜,導致栽贓失敗。此時的FBI已經徹底無語了,但是,他們此時又不得不收網了,因為一個人的叛逃影響了他們——亞歷山大·波捷耶夫!

  亞歷山大·波捷耶夫,一個曾參加蘇阿戰(zhàn)爭的克格勃特工,經歷了戰(zhàn)爭后,波捷耶夫的信仰完全崩塌,開始變得貪財和酗酒。蘇聯(lián)解體后,作為俄羅斯對外情報局高層的波捷耶夫被美國策反,向CIA提供了大量情報。2009年,已經背叛多年的波捷耶夫得到了一個消息——由于你的工作成績出眾,組織上決定把你提拔為對外情報局副局長!

  這下波捷耶夫慌了,因為按照慣例,晉升需要強制測謊,而自己沒有信心通過考驗。因此波捷耶夫就拼命推辭,找各種理由拒絕提拔。這種反常舉動終于引來了上級的懷疑,意識到自己已經暴露的波捷耶夫于2010年6月逃到了德國。為了讓美國收留自己,波捷耶夫供出了他最后的底牌——告訴美國人,他們內部有一個叫拉扎羅的作家,他的真實身份是蘇聯(lián)英雄瓦森科夫。

  波捷耶夫的叛逃徹底打亂了FBI的計劃,因為隨著他的出逃,俄羅斯肯定會組織一波在美間諜的集體撤離,再不收網就抓不著了!

  最終,2010年6月7日,F(xiàn)BI在紐約、波士頓等多個城市同時展開抓捕行動,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的十名臥底被捕。但是,收網后的FBI卻沒有任何成就感,原因還是之前所說的——沒有證據!

  在這十名間諜中,除了古神一代的瓦森科夫外,其他人根本沒有給俄羅斯提供任何重要情報,甚至壓根都沒提供過情報。沒有證據也就無法定罪。而瓦森科夫由于過去從未被懷疑,F(xiàn)BI沒有掌握他的任何證據,叛逃的波捷耶夫除了供出瓦森科夫的臥底身份外,也沒法提供什么文件證據(叛逃了還帶什么文件),所以被抓的極為哪怕判刑,也只能是個輕罪。

  事已至恥,F(xiàn)BI也無計可施了米樂官方網站,只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他們的價值——聯(lián)系俄羅斯方面,按照老辦法,交換俘虜吧,畢竟他們的監(jiān)獄里還關著幾個我們的間諜呢。

  2010年7月9日,在冷戰(zhàn)結束近二十年后,美俄兩國又在奧地利交換了一次俘虜,由于這十位大神中除了瓦森科夫沒有有價值的,所以俄羅斯只拿出了四個俘虜,換俘之后,兩國各自發(fā)表公告,表示這事兒純屬意外,不影響雙方友誼等等。

  就這樣,一場堪稱鬧劇的間諜故事正式落幕,在龐大而復雜的美蘇(俄)間諜戰(zhàn)中,“非法人士”計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換俘之后,六零后特工別茲魯科夫夫婦過得不錯,別茲魯科夫在一家學校任教,妻子則在一家寡頭公司擔任顧問。兩人唯一的遺憾是自己的兩個孩子,由于對父母的身份一無所知,在得知父母是俄羅斯間諜后,他們的孩子們完全崩潰了,多年來的加拿大生活讓他們在俄羅斯無法適應,最終他們選擇回到加拿大,與父母徹底分居。

  而七零后的幾位日子人,他們都被一家俄羅斯石油公司錄用,擔任顧問。以這幾個人的水平來看,這應該是一種變相的退休金。

  至于瘋狂的八零一代,東北小伙塞緬科的下落不得而知,而美女安娜則活動高調,她當過主持,出過書,從事過教育工作,還拍過不少好看的寫真,并因為這些寫線年,安娜還在網上向登求婚,兩人還互動了一下,成為了一時的熱點。

  在被捕時,瓦森科夫已經年近七十,俄羅斯政府給予了他一筆巨額的退休金,并將多年來的薪水一次性補發(fā),這讓瓦森科夫足以過上殷實的生活。然而,三十五年的潛伏生涯已經讓瓦森科夫無法用俄語流暢的交流,他頻繁的往返于俄羅斯與拉美之間,而二者對他來說都很難稱得上是家鄉(xiāng)。2020年,俄羅斯對外情報局重點表揚了七位做出重大貢獻的情報人員,瓦森科夫名列其中,但瓦森科夫對此已經興致寥寥,畢竟對于他來說,自己真正的祖國已經不在了。

  2022年4月6日,蘇聯(lián)英雄瓦森科夫在秘魯病逝,最終以軍事榮譽安葬在莫斯科。他的妻子,另一位克格勃特工維姬始終陪伴在他的身邊,這對愛人同志完滿的相伴了一生,對于克格勃來說,今日的世界早已不存在他們的繼承者,如今躺在墳墓中的瓦森科夫與他的遺孀,就是那個曾經叱咤風云的鋼鐵組織,所留在世界上的僅有的幾個余黨。

地址:貴州省米樂|米樂·M6(China)官方網站  電話:15240201888 手機:18302564812
Copyright ? 2020-2025 米樂|米樂·M6(China)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 ICP備案編:黔ICP備20005289號-1  HTML地圖 XML地圖 txt地圖